- 這是一篇限定共同作者觀看的文章。
若您是共同作者,登入後即可閱讀。
目前分類:器材 (8)
- May 05 Fri 2017 16:23
Bufalo ONE 公路車體驗心得
- Oct 05 Fri 2012 17:23
dura ace 7850 c24TU管胎輪組試乘

原來這就是環義ISP紀念車的調性,7900大盤的剛性,DA-24TU的加速性,
已經停產的C24TU管胎版一直口碑不錯,朋友竟然還找到全新的(可遇不可求)
測試地點,中社.
中社橋頭一出發就有點上坡,那種輕快如履平地的感受,與一級鋁框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.
所謂輕快的感覺?汽車除了大馬力,還需車身盡量輕...簡單來說就是加速性,能量化的數據:
常常參考0-100KM加速時間.
單車是人力,很難量化,只能憑感受,文字表達....單車輕快的感覺來自車架與輪組.
好的車架力量傳遞直接,好的輪組反應迅速,(輪組當然包含外胎),此輪組用的2級管胎有點黏.
試乘時,中社變緩了,一直到派出所才有點吃力,才驚覺原來一直大盤在騎,
以爬山來說;迴轉很好帶,抽車反應也不錯,以中社的坡度來說,表現可圈可點,至於更陡的坡,就沒機會試了.
平路沒有親自體驗過,真的不相信是低框?有夠好推--加速又犀利.
雖然很優,我購買的機率只有50%,原因新的很難找...然後太低調.
- Sep 25 Tue 2012 14:23
好久不見
在大家越來越愛爬山的情況下?
CT盤+大飛輪似乎是主流?27T-29T,現在直接出30T,
以前還有車友換登山車後變+9速32T,現在直接出10速32T了.
我個人不是勇腳,爬山也很吃力,但是我就是懷念密齒比的感受.
好久不見了...23T朋友.
公路車就應該奔馳在公路上,
爬山呢?
或許我會準備一台登山專用,或是直接入手登山車.
- Sep 24 Mon 2012 15:20
小玩意兒大驚喜
以前我不相信這些?覺得是廠商騙錢的,後來想想被騙又何妨,總要嘗試才知道.
陶瓷大盤BB,真的很好用,順暢..有效益的投資
這東西很神奇?只有用過才知道.就像升級了新輪組.
聽起來很誇張,就是真的這麼誇張.
有沒有效不知道?吃心安.
鈦快拆-除了爽度,輕一點點點點,C/P值不高.
公路車攜車箱,有這東西,就可以到處旅遊了...
只為了練車騎不長久.融入生活嗜好才能維持.
- Sep 19 Wed 2012 11:51
OPEN板輪新體驗.
我一直認為碳纖板輪就是要配管胎,OPEN碳纖版輪是很好笑的產品
除了管胎版輪+管胎比較輕.管胎的路感與優異的滾動性,OPEN胎很難匹敵.
鋁框管胎版或是OPEN框鋁邊板輪反而兼顧性能與煞車.
當初會入手OPEN碳纖版輪--理由很簡單.
OPEN胎的耗損比管胎經濟,且練習時需要換胎方便,(用方便性來犧牲點性能)
廠商強調煞車皮比瑞士停優???又有板輪煞車碳圈專利??
既然有這種OPEN板輪產品,試試再說
路線,上巴拉卡,下行義路
平路轉動的感覺不錯,好的輪組會教騎士騎車,迴轉很好帶.
上巴拉卡的爬坡傳動很確實,剛性優...這種重量居然還有在加速性能,
抽車過彎雖不能說犀利,但還不至於軟腳.
雖然是高框,整體上坡沒有所謂的拖與沈.
下坡的側向剛性讓我讚賞,撇開煞車性能不能與鋁框抗衡,下坡的巡跡與穩定性
比鋁框好...
整體而言,舒適性差了點....另外就是下坡煞車仍然會有038的抖動感.
我在多試幾次看看.
- Sep 15 Sat 2012 17:18
支持國產???學寶貴經驗.
某進口品牌的C系統棘輪座上同一顆C飛輪,到數第2片飛輪時,飛輪安裝空間還很充裕.
某進口品牌的C系統棘輪座上同一顆C飛輪,到數最後片飛輪時,飛輪安裝空間還可鎖飛輪蓋.
某國產品牌的C系統棘輪座上同一顆C飛輪,到數第2片飛輪時,飛輪安裝空間已經很緊迫.
某國產品牌的C系統棘輪座上同一顆C飛輪,到數最候片飛輪時,飛輪片已經超過棘輪座.
我一直裝不好此國產輪組,直到找另一顆輪組來AB測試,才發現明顯有一組輪組(國產)的棘輪座比較短.
差那1-1.5mm,雖然也能鎖上飛輪蓋,但是內心總是充滿不安與恐懼.........這樣是正常的嗎??
PS;拿到新玩具,當然很興奮.第一時間裝上飛輪,飛輪片會滿出棘輪座,當然不安與不放心,
深怕是飛輪有問題?又跑去買了一顆新飛輪,結果一樣.
好的產品???為什麼要讓車友擔心與害怕呢??
更令我氣結的事,與原廠處理的過程中,一直強調絕對不可能有問題????????
一在強調有照CAMP規範去設計製造????
你們當初把棘輪座的公差做精密些,不就什麼問題都沒有嗎???
你們製造有沒有問題?不是消費者在意的,是事實就不能像其他大廠那樣安裝飛輪讓人放心.
既然強調整批都沒問題??換句話說,送回原廠換一顆C棘輪(答案還是一樣)還是會滿出棘輪座,
否則不就自打嘴巴.......我已經沒信心了,要求自費換一顆S系統棘輪座有那麼難嗎?
- Oct 25 Thu 2012 12:52
公路車有限預算下-花大錢省小錢??花小錢得到最大效益??
在網路-單車論壇,布落格,FB的流行帶動下.
單車不再只是交通工具,為了競賽零件錙銖必較,
很多車友只是騎休閒的,一般的車子都夠用了,
看著各種名車開箱文,在比較或是當精品想要擁有的心境下,
常常心一橫,購入夢寐以求的單品,(世界名牌車架,輪王等???)
如果是有能力一次到頂車友,常常是1級車架+1級變速+1級輪組....等等.
因為全部都已經是最好的了,不在我今天討論範圍.
也有車友是只要車子能騎就好,也不在我這次討論範圍.
在有限預算下?大家都想再現有設備裡更新換取最大效益,
實際騎乘效益,效率,或滿足的心理層面皆可,只是談談我看到的情況.
有人升級1級鋁框輪組,卻買便宜外胎(因為省錢?)
有人升級高級碳纖板輪,卻黏入門管胎??
結論就是大失所望,誤以為換了設備就能進步多少?
於是拍賣就會看到不到500KM的新輪組拍賣?
一台車唯一接觸地面的就是外胎,騎乘效益最明顯得也在此,這種小錢千萬不能省
很多人說好的胎都1-2千以上,比500元的貴很多.怎麼會是小錢??
光看帳面上是這樣,但是與3萬的鋁框比較起來,那真的是小錢.
我用MAVIC RACE練習輪(不知道是第幾級了),2手可能2000元...目前裝前+後超過2500的外胎.
比用蝦貓,R0裝練習胎好騎多了.
人們常說一台車,車架是最重要的靈魂,其實騎久了的老屁股都知道.是有差...
常說那個車架舒適?哪個車架競塞型,很硬,騎久了不舒服?
其實適合的尺寸與調整更重要,如果只有一筆預算,我會先選擇升級輪組.
一級車架+練習輪還是不好騎?原有車架+一級輪卻很好騎.
一台車子能轉動的地方都很重要,要CP值就要從關鍵處著手.
那裡會轉動?除了前面談的輪組+外胎.
踏板,BB,鏈條,飛輪等等.
不要以為踏板105,ULTEGRA,只是重一點,軸承的順暢度才是關鍵,
好的器材會教你騎車,迴轉更順暢,踩踏自然會進步,換上DURA ACE試試,
結果讓人大吃一驚.有興趣的可以試一試,
- Oct 02 Tue 2012 21:23
這才是大廠風範
漂亮的695
所謂的大廠,在我個人消費者的心理,是不管你規模,營業額,
我只在乎,作工精美與否,服務好不好.
朋友LOOK595騎了好幾年,送回原廠,結果原廠寄回一隻全新695車架.....真的究感心.